跟上科技潮流!解密BIOS与UEFI区别,新设备必看!

BIOS与UEFI区别解析

1. 历史背景

o BIOS(Basic Input/Output System):起源于1980年代,是早期PC的固件标准,用于初始化硬件和引导操作系统。

o UEFI(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):2005年由Intel提出,后由UEFI论坛接管,旨在取代BIOS,解决其技术限制。

2. 技术架构

o BIOS:

o 基于16位实模式,仅能访问1MB内存。

o 代码存储在主板ROM芯片中,功能固化,扩展性差。

o 界面:纯文本菜单,仅支持键盘操作。

o UEFI:

o 支持32/64位保护模式,可访问全部系统内存。

o 模块化设计,驱动和功能可动态加载(如网络、图形界面)。

o 界面:支持图形化操作(GUI),部分支持鼠标和触控。

3. 启动方式

o BIOS:

o 依赖MBR分区表(Master Boot Record),最大支持2TB硬盘。

o 启动流程:开机→自检(POST)→按MBR引导扇区加载系统→移交控制权。

o UEFI:

o 使用GPT分区表(GUID Partition Table),支持超过2TB的硬盘(理论18EB)。

o 支持Secure Boot(安全启动),防止未签名恶意程序加载。

o 启动流程:直接读取EFI系统分区(ESP)中的引导文件,跳过传统MBR步骤。

4. 兼容性

o BIOS:仅支持Legacy模式,无法直接引导GPT分区的系统。

o UEFI:

o 兼容Legacy模式(通过CSM模块启动MBR分区的系统)。

o 需操作系统支持(如Windows 8/10/11、Linux主流发行版)。

5. 启动速度

o BIOS:硬件初始化按顺序执行,启动较慢。

o UEFI:支持并行初始化硬件,且可缓存启动信息,显著提升启动速度(如Windows的“快速启动”功能)。

6. 功能扩展性

o BIOS:功能固定,无法添加新特性(如网络功能)。

o UEFI:

o 支持预装工具(如硬盘修复、网络诊断)。

o 可扩展模块(如加密、远程管理),甚至运行独立应用(如UEFI Shell)。

实际应用场景

o 选择BIOS/Legacy:

o 旧硬件(2010年前的主板)。

o 安装旧操作系统(如Windows XP)。

o 选择UEFI:

o 新硬件(支持快速启动、安全启动)。

o 大容量硬盘(>2TB)或需要GPT分区。

o 需系统安全性(如企业设备启用Secure Boot)。

如何检查当前模式

o Windows:

o 打开“系统信息”→查看“BIOS模式”是否为UEFI。

o 磁盘管理→右键磁盘属性→若为“GPT”,则为UEFI模式。

o Linux:

o 终端输入 ls /sys/firmware/efi,若存在目录则为UEFI。

总结

o UEFI是BIOS的现代化替代品,解决了硬盘限制、启动速度、安全性等问题。

o BIOS逐渐淘汰,但仍在旧设备或特殊场景中使用。

o 新设备建议优先使用UEFI+GPT,以发挥硬件性能和安全特性。

原文链接:,转发请注明来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