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在纠结双系统?Linux里直接装Windows,3步搞定

“数了下,鼠标点了二十多下,Ubuntu 24.04 LTS里直接跑起一个Windows 环境。等几分钟,桌面、应用、终端,全都亮了。”这不是段子,我按一步步做的,环境写得清清楚楚:Ubuntu 24.04.2 LTS(Noble Numbat),内核显示Linux 6.14.0-29-generic,架构 x86_64。工具叫WinBoat。名字像条船,意思也直白——把 Windows 装到“容器”里,拉到 Linux 上跑。

为啥我盯着这玩意儿?太多朋友卡在兼容问题上了。机器用 Linux,工作里又离不开几个 Windows 软件。换成双系统,麻烦;开一台重虚拟机,风扇跟电吹一样。WinBoat把路给铺平了:点开安装,像装个普通软件。你说这类工具多不多?不少。可把流程做顺、界面做细、进度能还真不多见。我看到最后那句“正常使用”的时候,心里踏实了。

我先把流程过一遍,你照着对:先确认系统版本。我这套就是上面那台。接着把docker装上。原教程里有链接,不拧巴。别着急开船,还要装个freerdp3-x11,这个是图形界面远程的“门”。没有它,只有黑框框,白忙活。这一步一看就懂,名字都告诉你是干啥的。我当时看见这要求就笑了,做工具的人是考虑到“要看见、要能点”的用户,没走花架子路子。

再下一步,加载内核模块。这个是给容器打通Windows 网络那条道。很多朋友忽略这一步,后面出网不通,折腾半天怪谁?把这一步做了,后面少掉一堆坑。我看到这张“打补丁”的表,心里那个安稳,就像把楼的地基加了层钢板。

到这,去 GitHub 下 WinBoat 的最新安装包。下好,运行。界面是那种“下一步、同意、下一步”的熟面孔。点Open WinBoat,出来一个安装向导。先是Next,再I Agree。别问我为啥这种协议永远有人看不完,习惯了。紧跟着还是Next。有点流水账?对。但这正是好事:没花哨,路线直。

往下是关键:选镜像。这里就是你要的 Windows 版本镜像。选好镜像,轮到配置用户。起个用户名,定个密码,别用“123456”,这是我看人装系统时最想敲他脑袋的一瞬间。你说为啥管这闲事?不是多嘴,是这步坏了后面一堆麻烦,修起来费劲,早一步防,大半天省。

镜像确定,用户就位,开配资源。界面有CPU、内存、硬盘选项。按你机器情况拉拉条,别全给,也别只给一口气。一般干活,给它个中位数,跑得稳,机器不喘。我看见这一页有种“踩刹车”的感觉,知道这车怎么开才不翻。有人问“到底给多少合适?”你装完跑一圈,再微调。比什么“专家公式”实在。

按下Install,监控面板会跳出安装进度。可以实时看条走。等几分钟,别手贱乱点,这一步越安静越快。我泡了杯茶,刷了两条消息,回来就绿了。老话一句:看得见的进度条,比黑盒靠谱。我心里那点儿顾虑在这时候就散了,透明,才放心。

装完回到Home界面。系统信息一目了然,几条快捷入口摆在那儿。点Apps页,能看到Windows 软件列表,像 App 商店那样直给。你要开桌面?有。要文件夹?也有。要进命令行?Terminal也在。还有个Configuration页,专门调虚拟机参数。不是瀑布一样的选项堆人崩溃,能懂的全在眼前。这一页我多待了会儿,心里直冒:做事的人是真想让你用起来,不是来考你操作证。

接下来就是上手测软件。界面会蹦出“安装 Windows 软件”的提示,点“立即安装”。等它跑完,点开软件窗口,就是平常那套用法,鼠标拖拽,键盘输入,没啥门槛。我看着它正常跑起来,心下有数:这不是PPT,这是能干活的。

把这条路走通,有啥价值?最直的两个点:一是Windows 应用兼容,这就戳中了不少人的痛。工作里非要用的那几个软件,能跑就行,别把时间浪费在“换平台重找替代品”的内耗里。二是图形界面做到位,这对习惯“看见窗口就安心”的朋友太友好。有人会说“命令行才专业”。我听见这类话总是苦笑,能解决问题的工具,就是好工具,别把门槛当优越。

你可能会在意细节,我把关键节点再捋一遍,省得来回翻:

- 环境信息写清:Ubuntu 24.04.2 LTSLinux 6.14.0-29-genericx86_64

- 先把docker装好,这是底座。

- 安freerdp3-x11,图形界面得靠它。

- 加载内核模块,给容器把Windows 网络通道打通。

- 从 GitHub 下WinBoat 最新安装包,双击走安装向导。

- 选镜像,配用户,调CPU/内存/硬盘

- 点Install,盯进度条,几分钟就完。

- 回到HomeAppsDesktopFilesTerminal这些入口,开箱即用。

- 进Configuration,有需要就微调虚拟机参数。

- 走“安装 Windows 软件”,点“立即安装”,最后“正常使用”

每过一段,我都琢磨下背后的取舍。比如 freerdp3-x11 这步,表面是“装个包”,实际是把“看得见、点得着”这条路修好。再比如“加载内核模块”,它不是玄学,是把容器里 Windows 的网络能力放正位。还有“镜像选择、资源分配”那两页,一边是你要跑的工作负载,一边是你机器的家底,很朴素的平衡。说句肺腑话,工具做得好不好,看它让用户少掉多少试错。这一套下来,把坑都提前铺平了。

有人会问,能不能一步到位装好?你要真不想管,按默认一路走也成。想精细点,资源页拉一拉,性能会更顺滑。我自己的习惯是先默认,开着用一天,再回去小调。就像买新鞋,先穿穿路,哪磨脚再垫鞋垫。别一来就扣参数,浪费工夫。

再讲讲界面那几个页签。Home像车的仪表盘,核心信息都在那。Apps就是应用货架,省得你到处找安装入口。Desktop/Files这俩一个给你窗口化桌面,一个让你进文件系统,不用背路径。Terminal留给愿意敲命令的人。Configuration管所有开关。把这一排记住,后面遇事先去对应页,少绕路。这套布局很顺我手,没堆功能,没藏菜单。

那它适合谁?两类人最合适。第一类是已经用着 Linux,又需要跑 Windows 软件测试的同学。这个正合他胃口。第二类是习惯图形界面,又想把工作环境收在一个地方的人。以前两套系统来回切,脑袋大。现在一扇窗搞定。我对这工具的期待很简单:稳定、透明、别给人添堵。看这次落地,我心里挺踏实。

有人可能担心装的过程会不会“翻车”。说个细节,我在装的那几分钟,特地盯着进度界面看了发现它每一步都给出状态,没那种“卡住没动静”的尴尬。体验上,像打车看实时位置,不慌。说句掏心窝的话,越是给看见过程的东西,越靠谱。黑箱就像摸黑走夜路,谁心里不发毛。

最后放一个我愿意反复提的,也是这篇的骨头:WinBoat在Ubuntu 24.04 LTS上,把Windows环境装进容器里,图形化、能看见进度、能配资源,几分钟到位,适合Linux+Windows双环境的人日常用。这句话要记住,用得上的时候,你少查半天帖子。再抠一句小细节:“镜像选对、人设好、资源分配别极端”,这三件事搞明白,后面就顺了。

我知道有些朋友喜欢问一句“值不值得折腾”。看你手上工作。如果你需要在 Linux 上做Windows 应用兼容与测试,这套值。装完就是“点开就用”的状态,不用背一堆命令,省事。如果你日常完全不碰 Windows,那这船跟你关系不大,看看就好。我这边的态度很实用:能省时间的,就是好路子。

写到这儿,把最关键的词再亮一遍,免得走神漏掉:

- Ubuntu 24.04.2 LTS

- Linux 6.14.0-29-generic

- x86_64

- WinBoat

- docker

- freerdp3-x11

- 加载内核模块

- 选择镜像

- 配置用户

- CPU/内存/硬盘

- Install

- 进度条

- Home/Apps/Desktop/Files/Terminal

- Configuration

- 安装 Windows 软件/立即安装/正常使用

收个尾。我喜欢这种“把复杂事折成傻瓜操作”的工具。不是炫技,是解决问题。真要说一句响亮的,那就这一句:能少折腾,就别折腾;能看得见,就别猜;能几分钟搞定的事,别拖到明天。这回,WinBoat做到了。

原文链接:,转发请注明来源!